第四十一章瘦金戟
關燈
小
中
大
第四十一章 瘦金戟
幾天之後,城外的金兵終於陸續撤去。
大名城百姓的臉上,重現出久違的笑意。
站在城頭眺望衛河,冰面已經溢出河床。即使在陰沈的天色下,依然晶瑩透亮,像臥在郊野上一條銀色的巨龍,刺得人目眩。
天空下著小雪,黃昏的街頭有些淒冷。
趙榛裹緊了身上的棉袍,匆匆走著。
風吹起地上的枯葉,打著卷兒。一只流浪狗忽然從旁邊的小巷裏竄出來,沖著趙榛汪汪叫了兩聲。
趙榛嚇了一跳,猛然停下腳步。那狗低下頭在腳邊嗅了嗅,卻搖搖尾巴,徑自跑開了。
天色暗淡,趙榛的心裏同樣寥落。
朝廷傳來的文書裏,於自己只字未提。九哥趙構也沒有另外的書信給他,只令差官帶來口諭:“謹守祖宗之法,好自為之。”
一盆冷水潑面,趙榛心生寒意,又覺茫然。
藝祖(太祖)當年曾密鐫一石碑,立在太廟寢殿的夾室內,謂誓碑。新皇即位,謁廟禮畢奏請恭讀誓詞。只許一不識字的小黃門(太監)跟從,其餘皆遠立。群臣近侍,都不知所誓何事。
及至靖康年開封城破,才知碑上為誓詞三行:
“柴氏子孫,有罪不得加刑,縱犯謀逆,止於獄中賜盡(令其自殺),不得市曹刑戮(在刑場上當眾處死),亦不得連坐支屬(不牽連別的親屬);
不得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人;
子孫有渝此誓者,天必殛之。(不按誓詞辦事,必遭天殺)。”
可這藝祖誓約,與他何幹?
他現在只是一個無家可歸的大宋子民,皇子的外衣早已經蕩然無存。何況適逢亂世,王命衰微,他這個信王爺說出的話又有幾個人會聽?
九哥顯然不是這個意旨,趙榛搖頭。
雪越下越大,地面漸漸白了。
趙榛忽然明白了,那一定是不得帶兵打仗,不得任武官。
他的心驀的沈了下去,不敢再往下想。
院門已在眼前了。
趙榛使勁搖搖頭,像是要把那些念頭從腦子裏趕出去。他用力拍拍身上的雪花,推開木門,走了進去。
靈兒跑出了屋子,大概一直在聽著外面的動靜。
她的臉兒紅撲撲的,一下就抓住了趙榛的胳膊:“快進來,我和爺爺一直等著你呢!”
室內,炭火燒得正紅。
不算太大的圓桌上,杯盤羅列。一大盆魚湯正冒著熱氣,香氣撲鼻,趙榛頓時覺得餓了。
大通老人撚著長須,笑瞇瞇的看趙榛坐下,指指桌邊的酒碗:“今兒天冷,來!喝幾口包谷酒去去寒。”
靈兒輕輕用手攏攏落在鬢邊的幾縷長發,開口道:“這可是爺爺親手釀的呀!”
趙榛不待答話,端起碗一飲而盡。
一股辛辣沖過喉間,腹中立時暖意升騰,趙榛禁不住咳了好幾下。
大通老人笑了:“別急,這酒勁頭可大著哩!”
靈兒忙去幫趙榛捶背,一邊嗔怪:“爺爺,都是你!”
大通老人只是笑,卻不答言。
那酒色澤黃淡,頗渾濁,入口卻醇香,餘味甘甜。
趙榛咂咂嘴,沖靈兒一呲牙:“再來一碗!”
靈兒卻笑了:“把你肚子裏的酒蟲引上來了吧!”
大通老人將半碗酒喝幹,目光悠長:“那些年在梁山,大碗喝酒,大塊吃肉,真是痛快日子啊!”
靈兒給趙榛盛上一碗魚湯,望向老人:“爺爺,你這是又開始了吧?”
老人摸摸下巴,輕聲嘆氣:“是啊。爺爺老了,一開口就是陳芝麻爛谷子!”夾了一塊蘿蔔放入口中,邊嚼邊說:“王爺,虧得你想出這個好主意,救了一城的父老百姓啊!”
靈兒一聽來了精神,一臉崇拜的神情:“是啊,趙榛哥哥!你真是聰明,我咋就沒想到呢?”
趙榛一笑:“那可不全是我的功勞,有你一半呢。要不是你讓我弄魚,我哪裏想的起來啊!”
三個人一起大笑起來。
幾碗酒下肚,身子熱了起來。老人臉色泛紅,話也多起來。
“這大宋的江山,多半毀在蔡京、童貫手上了!”老人又喝下一碗酒。
炭火映得老人面色更紅,顯然是有了幾分酒意。
“那童貫倒也不是一無是處”,老人撚撚胡須,繼續說道;“記得崇寧二年,道君皇帝派那童貫做監軍,隨河湟開邊主帥王韶之子王厚出征西北。才抵湟川,官家的手諭已到營中。原來是京都太乙宮突然失火,聖上疑是敗戰之兆,遂令暫不出兵。可當時兵士士氣正盛,確是出兵的好時機。童貫閱罷手諭,若無其事收了,只說是官家祝馬到成功。眾將士士氣高漲,平息羌族吐蕃叛亂,一舉收覆河湟故地。這其中童貫的功勞至少據大半。”
看趙榛似有不解,老人解釋道:“童貫其實是矯詔,假傳聖旨。若是勝了還好,一旦敗績,他將死無葬身之地。這樣說來,那媼相卻也有些擔當,並非全是浪得虛名。”
趙榛一絲苦笑,把碗中的酒灌了下去。
炭火暗了下去,房中一時沈默,只聽得冷風拍打著窗扉。
靈兒拿了木柴,將爐火重又挑旺。
老人盯著漸漸燃起的火苗,眼眉一跳,猛地想起什麽,出聲道:“我有一樣東西,正要送給你!”
說罷起身,朝內室走去。靈兒攙著爺爺,跟了進去。
趙榛連喝了兩碗酒,醉意漸漸湧上來。
感覺過了好久,才見靈兒和老人走出來。靈兒手中拿著一個長長的卷軸,用黃綾布裹了。
趙榛搖晃著站起身。靈兒將卷軸打開,攤放在床上。
那卷軸寬約寸餘,長卻有丈許,紙色淡黃,呈現舊貌,保存得極是仔細。
趙榛細看,擡首三個字:“千字文”。字大寸許,前後足有百行之多。
那字筆法飛動,頗有淩雲步虛之意。用筆卻瘦勁挺拔,輕按重收,頓折利落,橫劃收筆帶鉤,豎下收筆帶點,撇如匕首,捺如切刀,豎鉤細長而內斂,連筆飛動而幹脆,靈動娟麗,清逸潤朗。恰如歐陽洵《用筆論》所言:“剛則鐵畫,媚若銀鉤”。
趙榛淚奔。
這熟悉的字跡,正是父皇道君皇帝所書寫的瘦金書。
睹物思人,心如刀割。
老人聲音嘶啞,緩緩說道:“這是當年童貫西北大勝後,道君皇帝所書賜。某年童貫久病不愈,多虧家師安道全先生為其診治,方才轉危為安。童貫感激,隨將此畫贈與家師。”
遂將卷軸翻至卷尾,指著一行字給趙榛看。那上面寫著:“崇寧甲申歲宣和殿書賜童貫”,正是道君皇帝所書。
“老朽辭別京師時,家師心有不舍,將此寶物割愛相送。我一直收在櫃中,珍惜備至,輕易不敢示人”,老人說道。
說著,將卷軸輕輕卷起,用黃綾仔細包好,遞到趙榛手中:“二帝北狩,音訊皆無。留著這個,也算是個念想吧。”
趙榛連連擺手:“老先生此物,如何敢受?還是收了進去吧。”
老人聲音悲愴:“聖皇舊筆,與了王爺。老朽算是借花獻佛,物歸正主吧。”
趙榛還待推辭,靈兒一把將畫軸推進他懷裏:“這本就是你家爹爹所書之物,當然該你收了才是。再說,爺爺又不懂書畫。”瞥一眼爺爺:“你說是吧,爺爺?”
老人微笑不語。
趙榛心頭火辣,眼中淚湧,長跪在地:“那就萬分感謝老人家了!”
老人急忙去攙扶:“王爺快起來,老朽如何消受得了?”
走在大街上,冷風不止。
趙榛抱著卷軸,心頭一陣火熱。他想著遠在北地的父兄、母後,還有一眾家人,在這苦寒的冬夜,更是難以忍受了。
回到驛館房中,把燈火點亮,將書軸攤在桌上,一字一字地細細看。
這樣的字體,他是看過無數次的。甚至在自己的習字簿上,也有瘦金書的批改。父皇的花鳥畫上,都是這樣的題款。舒朗寬綽,靈轉飛動,一筆一劃,切金斷玉,鐵畫銀鉤。字裏行間,長槍大戟,似聞刀戈之聲泠泠。
屋外,冷風敲窗。趙榛坐在燈下,一字一字細細讀著。燈光搖曳,那些字忽然一個個從紙上飛下來,在眼前跳動舞蹈。一招一式,伸縮有度;一筆一劃,甚是清晰。
趙榛若醍醐灌頂,大叫一聲,取下雙戟,慢慢動作起來。雙戟似筆,左右劃動,一筆一式,盡在筆下。
恍惚間,巖蛇洞石壁上的圖式覆現腦中。千字文書軸上的每一個字,又隨著那些圖式,蛇一樣游動不停。
“天”。兩橫如棍,一撇似刀,一捺若長槍,左右縱橫,上下騰躍。
“地”。短橫如臥蠶,短提似匕首,折如曲鐵,鉤似彎刀,上開下合,左沖右突。
“元”。兩橫向天指,一撇插入地,彎鉤折向心,天覆地承,心若飛鳥。
“黃”。……
一字一字,一筆一劃。
先是如一只只慌亂的小蝌蚪,在激流中無處不動,抓摸不著;漸漸水流平緩,似一尾尾白條,躍出水面,觸手可及;而後慢慢波平如鏡,艷陽如洗,水珠在荷葉上滾來滾去,終於不動。
雪停風止,晨曦微微。
一汪燭淚如冰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幾天之後,城外的金兵終於陸續撤去。
大名城百姓的臉上,重現出久違的笑意。
站在城頭眺望衛河,冰面已經溢出河床。即使在陰沈的天色下,依然晶瑩透亮,像臥在郊野上一條銀色的巨龍,刺得人目眩。
天空下著小雪,黃昏的街頭有些淒冷。
趙榛裹緊了身上的棉袍,匆匆走著。
風吹起地上的枯葉,打著卷兒。一只流浪狗忽然從旁邊的小巷裏竄出來,沖著趙榛汪汪叫了兩聲。
趙榛嚇了一跳,猛然停下腳步。那狗低下頭在腳邊嗅了嗅,卻搖搖尾巴,徑自跑開了。
天色暗淡,趙榛的心裏同樣寥落。
朝廷傳來的文書裏,於自己只字未提。九哥趙構也沒有另外的書信給他,只令差官帶來口諭:“謹守祖宗之法,好自為之。”
一盆冷水潑面,趙榛心生寒意,又覺茫然。
藝祖(太祖)當年曾密鐫一石碑,立在太廟寢殿的夾室內,謂誓碑。新皇即位,謁廟禮畢奏請恭讀誓詞。只許一不識字的小黃門(太監)跟從,其餘皆遠立。群臣近侍,都不知所誓何事。
及至靖康年開封城破,才知碑上為誓詞三行:
“柴氏子孫,有罪不得加刑,縱犯謀逆,止於獄中賜盡(令其自殺),不得市曹刑戮(在刑場上當眾處死),亦不得連坐支屬(不牽連別的親屬);
不得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人;
子孫有渝此誓者,天必殛之。(不按誓詞辦事,必遭天殺)。”
可這藝祖誓約,與他何幹?
他現在只是一個無家可歸的大宋子民,皇子的外衣早已經蕩然無存。何況適逢亂世,王命衰微,他這個信王爺說出的話又有幾個人會聽?
九哥顯然不是這個意旨,趙榛搖頭。
雪越下越大,地面漸漸白了。
趙榛忽然明白了,那一定是不得帶兵打仗,不得任武官。
他的心驀的沈了下去,不敢再往下想。
院門已在眼前了。
趙榛使勁搖搖頭,像是要把那些念頭從腦子裏趕出去。他用力拍拍身上的雪花,推開木門,走了進去。
靈兒跑出了屋子,大概一直在聽著外面的動靜。
她的臉兒紅撲撲的,一下就抓住了趙榛的胳膊:“快進來,我和爺爺一直等著你呢!”
室內,炭火燒得正紅。
不算太大的圓桌上,杯盤羅列。一大盆魚湯正冒著熱氣,香氣撲鼻,趙榛頓時覺得餓了。
大通老人撚著長須,笑瞇瞇的看趙榛坐下,指指桌邊的酒碗:“今兒天冷,來!喝幾口包谷酒去去寒。”
靈兒輕輕用手攏攏落在鬢邊的幾縷長發,開口道:“這可是爺爺親手釀的呀!”
趙榛不待答話,端起碗一飲而盡。
一股辛辣沖過喉間,腹中立時暖意升騰,趙榛禁不住咳了好幾下。
大通老人笑了:“別急,這酒勁頭可大著哩!”
靈兒忙去幫趙榛捶背,一邊嗔怪:“爺爺,都是你!”
大通老人只是笑,卻不答言。
那酒色澤黃淡,頗渾濁,入口卻醇香,餘味甘甜。
趙榛咂咂嘴,沖靈兒一呲牙:“再來一碗!”
靈兒卻笑了:“把你肚子裏的酒蟲引上來了吧!”
大通老人將半碗酒喝幹,目光悠長:“那些年在梁山,大碗喝酒,大塊吃肉,真是痛快日子啊!”
靈兒給趙榛盛上一碗魚湯,望向老人:“爺爺,你這是又開始了吧?”
老人摸摸下巴,輕聲嘆氣:“是啊。爺爺老了,一開口就是陳芝麻爛谷子!”夾了一塊蘿蔔放入口中,邊嚼邊說:“王爺,虧得你想出這個好主意,救了一城的父老百姓啊!”
靈兒一聽來了精神,一臉崇拜的神情:“是啊,趙榛哥哥!你真是聰明,我咋就沒想到呢?”
趙榛一笑:“那可不全是我的功勞,有你一半呢。要不是你讓我弄魚,我哪裏想的起來啊!”
三個人一起大笑起來。
幾碗酒下肚,身子熱了起來。老人臉色泛紅,話也多起來。
“這大宋的江山,多半毀在蔡京、童貫手上了!”老人又喝下一碗酒。
炭火映得老人面色更紅,顯然是有了幾分酒意。
“那童貫倒也不是一無是處”,老人撚撚胡須,繼續說道;“記得崇寧二年,道君皇帝派那童貫做監軍,隨河湟開邊主帥王韶之子王厚出征西北。才抵湟川,官家的手諭已到營中。原來是京都太乙宮突然失火,聖上疑是敗戰之兆,遂令暫不出兵。可當時兵士士氣正盛,確是出兵的好時機。童貫閱罷手諭,若無其事收了,只說是官家祝馬到成功。眾將士士氣高漲,平息羌族吐蕃叛亂,一舉收覆河湟故地。這其中童貫的功勞至少據大半。”
看趙榛似有不解,老人解釋道:“童貫其實是矯詔,假傳聖旨。若是勝了還好,一旦敗績,他將死無葬身之地。這樣說來,那媼相卻也有些擔當,並非全是浪得虛名。”
趙榛一絲苦笑,把碗中的酒灌了下去。
炭火暗了下去,房中一時沈默,只聽得冷風拍打著窗扉。
靈兒拿了木柴,將爐火重又挑旺。
老人盯著漸漸燃起的火苗,眼眉一跳,猛地想起什麽,出聲道:“我有一樣東西,正要送給你!”
說罷起身,朝內室走去。靈兒攙著爺爺,跟了進去。
趙榛連喝了兩碗酒,醉意漸漸湧上來。
感覺過了好久,才見靈兒和老人走出來。靈兒手中拿著一個長長的卷軸,用黃綾布裹了。
趙榛搖晃著站起身。靈兒將卷軸打開,攤放在床上。
那卷軸寬約寸餘,長卻有丈許,紙色淡黃,呈現舊貌,保存得極是仔細。
趙榛細看,擡首三個字:“千字文”。字大寸許,前後足有百行之多。
那字筆法飛動,頗有淩雲步虛之意。用筆卻瘦勁挺拔,輕按重收,頓折利落,橫劃收筆帶鉤,豎下收筆帶點,撇如匕首,捺如切刀,豎鉤細長而內斂,連筆飛動而幹脆,靈動娟麗,清逸潤朗。恰如歐陽洵《用筆論》所言:“剛則鐵畫,媚若銀鉤”。
趙榛淚奔。
這熟悉的字跡,正是父皇道君皇帝所書寫的瘦金書。
睹物思人,心如刀割。
老人聲音嘶啞,緩緩說道:“這是當年童貫西北大勝後,道君皇帝所書賜。某年童貫久病不愈,多虧家師安道全先生為其診治,方才轉危為安。童貫感激,隨將此畫贈與家師。”
遂將卷軸翻至卷尾,指著一行字給趙榛看。那上面寫著:“崇寧甲申歲宣和殿書賜童貫”,正是道君皇帝所書。
“老朽辭別京師時,家師心有不舍,將此寶物割愛相送。我一直收在櫃中,珍惜備至,輕易不敢示人”,老人說道。
說著,將卷軸輕輕卷起,用黃綾仔細包好,遞到趙榛手中:“二帝北狩,音訊皆無。留著這個,也算是個念想吧。”
趙榛連連擺手:“老先生此物,如何敢受?還是收了進去吧。”
老人聲音悲愴:“聖皇舊筆,與了王爺。老朽算是借花獻佛,物歸正主吧。”
趙榛還待推辭,靈兒一把將畫軸推進他懷裏:“這本就是你家爹爹所書之物,當然該你收了才是。再說,爺爺又不懂書畫。”瞥一眼爺爺:“你說是吧,爺爺?”
老人微笑不語。
趙榛心頭火辣,眼中淚湧,長跪在地:“那就萬分感謝老人家了!”
老人急忙去攙扶:“王爺快起來,老朽如何消受得了?”
走在大街上,冷風不止。
趙榛抱著卷軸,心頭一陣火熱。他想著遠在北地的父兄、母後,還有一眾家人,在這苦寒的冬夜,更是難以忍受了。
回到驛館房中,把燈火點亮,將書軸攤在桌上,一字一字地細細看。
這樣的字體,他是看過無數次的。甚至在自己的習字簿上,也有瘦金書的批改。父皇的花鳥畫上,都是這樣的題款。舒朗寬綽,靈轉飛動,一筆一劃,切金斷玉,鐵畫銀鉤。字裏行間,長槍大戟,似聞刀戈之聲泠泠。
屋外,冷風敲窗。趙榛坐在燈下,一字一字細細讀著。燈光搖曳,那些字忽然一個個從紙上飛下來,在眼前跳動舞蹈。一招一式,伸縮有度;一筆一劃,甚是清晰。
趙榛若醍醐灌頂,大叫一聲,取下雙戟,慢慢動作起來。雙戟似筆,左右劃動,一筆一式,盡在筆下。
恍惚間,巖蛇洞石壁上的圖式覆現腦中。千字文書軸上的每一個字,又隨著那些圖式,蛇一樣游動不停。
“天”。兩橫如棍,一撇似刀,一捺若長槍,左右縱橫,上下騰躍。
“地”。短橫如臥蠶,短提似匕首,折如曲鐵,鉤似彎刀,上開下合,左沖右突。
“元”。兩橫向天指,一撇插入地,彎鉤折向心,天覆地承,心若飛鳥。
“黃”。……
一字一字,一筆一劃。
先是如一只只慌亂的小蝌蚪,在激流中無處不動,抓摸不著;漸漸水流平緩,似一尾尾白條,躍出水面,觸手可及;而後慢慢波平如鏡,艷陽如洗,水珠在荷葉上滾來滾去,終於不動。
雪停風止,晨曦微微。
一汪燭淚如冰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